- 項目級別
- 省級
- 組織部門
-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
- 年份
- 2023
- 課題名稱
- -
- 證書編號
- -
- 資助金額
- -
- 申報批次
- 第八批
- 人員名稱
- -
- 數據來源
- 關于第八批江蘇省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(平臺)名單的公示
(一)企業基本情況
介紹企業基本情況、發展歷程、主營業務、核心產品等。核心產品在相關產業鏈中的位置及地位,主要客戶群及銷售地,主要競爭對手及與之對比情況,企業在行業領域中的地位。產品關鍵性能、加工工藝、技術實力與國際國內領先水平的對比情況。企業研發創新情況,知識產權積累和運用情況,參與或主導相關產品國際國內相關技術、工藝等標準的制定情況。
(二)企業服務型制造主要做法
1、結合所申報的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典型模式,介紹企業服務型制造發展情況。
2、企業服務型制造管理體系(各項制度建立、組織構建、開展服務型制造的環境保障等)。
3、企業開展服務型制造的基礎條件(軟硬件設施條件、研發創新情況、已獲得的省級以上立項計劃、獎項等情況、合作單位情況、相關資質等)。
4、企業人才隊伍建設情況,包括服務型制造人才隊伍建設。
5、企業在服務型制造方面采取的措施、典型案例、示范性特征(針對申報領域)、2020年1月1日以來服務型制造相關投入、開展服務型制造項目名稱(3個及以上)、實施過程內容、完成情況及取得的主要經濟和社會效益。
(三)經驗總結
總結并提煉企業服務型制造轉型的示范經驗和發展特色,企業轉型升級過程中的典型經驗,服務業務與制造業務融合情況及對制造業務的促進作用。服務型制造發展績效,對企業降本增效的影響程度,其中,企業績效包含服務績效、運營績效、創新績效等。列明服務收入構成和增長具體情況。
(四)下一步發展思路和規劃
介紹企業在今后三年乃至更長時間在服務轉型方面的發展思路,說明下一步發展的主要目標、關鍵舉措和預期實現的經濟社會效益。
(一)申報領域
積極鼓勵制造業企業順應發展趨勢,從主要提供產品向提供產品和服務轉變,拓展面向產品全生命周期的增值服務,推動服務模式創新,不斷增加服務要素在投入和產出中的比重,創新多種形式“產品+服務”經營模式。重點領域如下:
1、定制化服務。制造業企業具有定制設計和柔性制造能力,綜合利用5G、大數據、物聯網、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,構建產品個性化定制服務平臺,加強體驗設計、暢通體驗渠道、優化體驗環境,增強客戶的參與度和交互性,實現零件標準化、配件精細化、部件模塊化和產品個性化重組的大批量個性化定制服務。
2、供應鏈管理。制造業企業建設智能化物流裝備和倉儲設施,開展生產物流的優化管理,促進供應鏈各環節數據和資源共享,實現提質增效。打造供應鏈協作平臺,為供應商、分銷商、客戶以及線下、線上渠道等提供全產業鏈一體化管理服務和能力,開展高效運用訂單管理、物流配送、倉儲庫存等供應鏈服務。
3、檢驗檢測認證服務。制造業企業依托產品、技術和人才等專業優勢,通過業務流程再造和商業模式創新,發展為專業化檢驗檢測認證服務提供商。加強檢驗檢測認證機構的服務資質管理和能力建設,提升檢驗檢測認證服務水平。推進服務標準體系建設,加強相關儀器設備和共性技術研發,發展工業相機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等新檢測模式,面向區域、行業開放檢驗檢測資源,參與公共服務平臺建設。
4、全生命周期管理。制造業企業以客戶為中心,延伸服務鏈條,實施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。通過整合產業鏈上下游生產與服務資源,提高生產數據分析能力,提升研發設計、生產制造、安裝調試、在線監測、故障預警、診斷維修、回收利用等全鏈條服務能力。
5、總集成總承包。制造業企業具有系統集成和一站式解決方案的服務能力,依托核心裝備、整合優質產業資源,建設“硬件+軟件+平臺+服務”的集成系統,為客戶提供一體化的產品設計、方案咨詢、項目承接、建設運營等系統解決方案服務。開展交鑰匙工程(EPC)、建設—移交(BT)、建設—運營—移交(BOT)、建設—擁有—運營(BOO)等多種形式的工程總承包服務。
6、節能環保服務。制造業企業加大節能環保技術和產品研發力度,開展產品回收利用及再制造服務,向綠色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轉變,成立專業化節能服務公司或與專業環保治理公司合作,推行合同能源管理、水資源管理,開展節能診斷、能量系統優化、項目建設運維、污染防治第三方治理等新型環保服務。
7、生產性金融服務。制造業企業不斷創新模式,拓展業務范疇,向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延伸,進一步提高金融服務水平。通過建立財務公司、金融租賃公司等方式,圍繞自身產品提供金融服務。加強與金融機構合作,實現信息和數據共享,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,為上下游企業提供融資支持。
8、其他創新模式。制造業企業跨界融合、協同對接多方資源,強化研發、生產、流通、消費等環節關聯,加快業態模式創新升級、豐富多元,探索形成的服務型制造新模式。
(二)申報條件
1、申報主體應為江蘇省內依法注冊的制造業企業,具有獨立法人資格,截至申報日正常經營須滿2年,財務狀況良好。擁有自主品牌或自主生產的核心產品,企業組織結構健全,申報主體自2021年1月1日起至今,未發生重大質量、環保或安全事故,沒有違規違法行為或涉嫌違法正在接受審查的情況。
2、申報主體應具有鮮明服務型制造特點,符合申報領域明確的方向與要求,服務型制造能力明顯。具有一定的生產經營規模和良好的盈利能力,2022年企業營業收入不低于2000萬元,其中綜合服務收入占比不低于30%。
3、企業服務型制造發展符合國家和省服務型制造發展方向,在本行業或行業細分領域內,其生產技術與工藝,服務能力與水平等具有一定的優勢,企業通過戰略規劃、組織保障、技術創新、流程再造、市場拓展、人才培養等措施進行服務型制造轉型升級,并取得顯著成效。